香港影人谈华语电影直言最大敌人是烂片
2012-03-27 23:36:05   来源:中国综艺网   

《桃姐》海报
《桃姐》海报

  在中美电影新政下,香港电影人头脑可说十分清醒,他们不仅无惧“好莱虎”,也在反省自身缺失之处。近日,本届香港电影节“焦点影人”陈可辛导演及安乐公司总裁江志强等资深电影人接受了记者采访,分析合拍片的现状和未来趋势。陈可辛感慨地说,现在的电影大多脱离生活,而江志强干脆一针见血地指出: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烂片!

  一针见血

  国产都市题材片脱离生活

 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上现代都市题材的影片大行其道,从徐静蕾的《杜拉拉升职记》、滕华涛的《失恋33天》到孙周执导的《我愿意》等,且其中不少取得了票房佳绩引来跟风之作。但在陈可辛看来,很多现代题材的影片“都是恐怖片”,“所谓都市时尚啊,完全都是跟老百姓贴不上边的。 ”

  陈可辛说:“看了《失恋33天》,我还在问我公司那些内地的小孩,我说,真实吗?其实已经算是真实了,已经比以前那些假大空的好很多了,但是还是有一些场面,像他们住的地方,比我想象的都还是美化了。 ”在他看来,电影的确要有一定的美学标准,但导演要知道自己拍的是哪个阶层,表达的美学也是应该有分别的,“真实的美学也是一种品位,我拍生活题材就会用一些比较写实的方法,比如起码会找一个真正尖沙咀很便宜租到的那种老房子,但是你看《失恋33天》里面有些东西很美化。比如文章演的那个角色,我就不觉得他能穿那么漂亮的衣服。你打工一个月能赚多少钱?没有三五万的月薪,能穿起那个衣服吗? ”

  陈可辛称,内地的所谓“草根电影”,在表达上却被怪异的包装成了中产,包括它的美术、它的包装、它的陈设等都跟草根很远。而在这一点上香港电影就更为讲究细节上的真实。刘德华在《桃姐》中出演的角色出身于不错的大家庭,且工作是电影监制,但他的家装修却丝毫不见豪华,且始终背着个双肩包,穿着能被认为是空调工,不修边幅的造型非常契合香港做幕后工作的影人形态。

  只有烂片才能推倒华语电影

  当中美电影新协议一出炉,立即有影评人跳出来愤然表示,“内地和香港电影圈混饭吃的某些人,给你们的时间真的够久了。 ”而高群书则痛陈:“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,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,靠所谓的明星阵容,靠吃老本,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。 ”对此,不少香港电影人称,内地如今“阿猫阿狗都拍戏”的这种情形,在香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经出现过,“当时就像黑社会一样,抢大明星来拍戏,就看电影好赚钱,结果出了一堆烂片,但后来还是度过了这个阶段。只是内地市场比较大,这个阶段会持续得更久一些,但是烂片未来一定是没有什么生存空间的。 ”

  香港安乐总裁江志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虽然现在很多老板、很多机会,但如果想做一个好导演,一定要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。“像《大追捕》的周显扬不是新导演,他也做了十几年工作,但他们很有决心,没有回头,就是想做到,一定要给投资人这份决心,才会给你们机会,如果有机会拍到第一部戏,一定要珍惜机会。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烂片,只有烂片才会推倒华语电影,如果有机会拍戏,尽量拍好戏,不要拍烂片。 ”

  脚踏实地

  需要好监制扶植新导演

  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是业内有名的伯乐,扶持了很多新导演拍片。江志强坦承,扶持新导演的想法并不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。那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拍《卧虎藏龙》,跟李安一起聊天时想到的。他说,当年如果不是碰到老板徐立功给他拍第一部电影《推手》,就没有后来的李安。我们就想,华语电影当时正处在低潮期,电影市场很惨,很多导演都转行,应该要给很多新导演机会。李安当时还说,新导演的前几部电影都是赔钱的,要有这个心理准备。李安的那番话给我触动很大,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这么火,但跟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,我希望能启发更多公司去支持新导演。这对华语电影的未来很重要,也很必要。 ”

  江志强同时表示,“我觉得新导演缺的并不是钱,而是监制。不管是台湾、香港地区还是内地,都缺好监制。相对于培植新导演,培养监制更重要。 ”

  审查制度没有不公平

  根据2003年的CEPA协议(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)的相关规定,香港和内地合拍片中,港方主创人员所占比例不受限制,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;对故事发生地无限制,但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。香港内地合拍片进入内地市场基本享受国产片待遇。

  对于引进大片份额的开放,陈可辛称:“一定是有影响的,但问题是,我们都已经很幸运了,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抗议,合拍片给香港那么多优惠政策,内地导演已经在抗议香港导演了。 ”他表示,内地的贺岁档其实给了合拍片很好机会,在港台地区的圣诞节档期,根本没有戏院上港产的片子,基本上全是美国片,成为美国的强档。

  对于内地的审查制度,许多香港电影人都表示接受,拿庄文强的话来说:“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赚钱,只有赚了钱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 ”所以面对不同市场的不同制度,他们都会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。“我们在审批方面没有比内地的电影难,我们碰到的困难都是别的导演也碰到的,没有任何不公平,大家都碰到的东西,我觉得也不能抱怨,没什么大不了。你去好莱坞也还不是要审批的?也有困难的。 ”陈可辛说。

  场外观察

  合拍片已成中国电影主流

  2011年票房靠前的华语片,除了《失恋33天》是国产片,《龙门飞甲》《金陵十三钗》甚至《建党伟业》,都是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。本报记者在香港电影节上遍访业内大腕,得到一个共识: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成中国电影主流已成事实。

  如今,香港导演陈可辛、刘伟强、麦兆辉、庄文强都是合拍片常客,彭浩翔等年轻导演也加入了这一大军,而周润发、刘德华、李连杰这样的香港演员大腕,更是主导了近年来的主要合拍片。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强势,为中国电影抵御“好莱虎”增加了胜算,另一方面,陈可辛直言“从工业宏观角度讲,纯正港产片十年前已死”,当纯港片式微之后,也是唯有合拍才能救香港电影。

  从互补的角度来看,香港电影的商业性弥补了内地电影市场娱乐性方面的不足,而香港完备的明星体制,也为合拍片提供了充足的人才。展望未来,香港著名电影人文隽表示:“将来我估计香港就等于是一个创意基地,已经没有再分什么港片、合拍片,就都是华语片嘛。香港电影人出创意、负责团队和运作管理,内地作生产基地和主要目标市场,这样的合作模式将会是合拍片的新趋势,合拍片是华语片面向国际市场的主要橱窗。 ”

相关热词搜索:香港 华语 电影

上一篇:对话徐立功:台湾电影黄金时代远未到来(图)
下一篇:陈可辛影人展谈新书 袁咏仪张艾嘉到场祝贺(图)

香港 华语 电影. . 7416. 13
分享到: 收藏